五戒的開、遮、持、犯
此題為戒題..不得不謹慎,引用益大師
受戒歌
明 蕅益大師
受戒易,守戒難,莫將大事等閒看,浮囊渡海須勤護,一念差池全體殘。
理勝欲,便安瀾,把定從來生死關,任他逆順魔軍箭,凜凜孤懷月影寒。
五戒歌
不殺生,大慈仁,物我一體如長春,蠕動蜎飛佛性等,賢愚貴賤無疏親。
不偷盜,充義奧,正直清廉明節操,心外無法可當情,菩提性具非他造。
不淫欲,梵行笃,身心皎潔如珠玉,泰山喬岳立清風;等閒超出娑婆獄。
不妄語,誠相與,廣長舌相昏塗炬,矢口千金敵國欽,九界同歸作洲渚。
不飲酒,離群丑,智慧照明師子吼,衣裡圓珠豈更忘,免得親翁再苦口。
五戒表解
忏雲法師編
殺 戒
釋名:斷命曰殺,有情曰生。斷有情命,是曰殺生。
墮胎胎兒死,犯殺戒。自殺亦犯殺戒。
制意:
一、由殺生害命,罪業深重,不堪入道。
二、殺害眾生,違背大悲心故。
三、背恩養故,眾生皆我過去生中父母故。
四、傷善緣故。此生結冤,後世不相度故。
五、悉具佛性,應敬不輕,豈可殺害。
六、違背菩薩無畏施故。
七、乖四攝行故。以殺害眾生則不得攝化故。
八、殺生奪命,超過盜其所有一切極多極珍貴之財物故。
九、依眾生故,乃得成佛,殺生何依。
十、三世諸佛法爾不殺生故。
次第:
一、人道應具恻隱之心,菩薩萬行,以大悲為本,為存人道及萬行之本,先須戒殺。
二、有情所重,莫過性命,為救物命,先制殺戒。
輕重:
有逆罪、重罪、輕罪之分:
一、殺父母、和尚、阿阇黎、阿羅漢為逆罪。
二、殺人為重罪。
三、殺畜生為輕罪。
又就
一、能殺心(癡重、嗔貪次之。)二、所殺生。三、所用殺法。
罪報輕重不同。
開遮:
開緣有三:
一、為救多數之人。
二、為救三乘聖賢,以慈悲心殺害凶徒,寧自犯戒墮入地獄,而不令此惡人犯五逆罪。
三、狂亂心(即嚴重之精神病)見火而捉,如金無異,見糞而捉,如栴檀無異,乃名為狂。較此輕者仍為非狂,犯戒則得重罪。
犯戒果報:
殺生
一、墮三惡道。
二、若生人中,多病短命。
三、所感外物,皆少光澤,不久住故。
四、心常懷毒,世世不絕。
五、心懷恐怖。
六、惡夢。
七、眾生憎惡。
八、命終之時,狂怖惡死。
持戒果報:
戒殺
一、戒殺即為修無畏施。
二、慈心增上,煩惱減少。
三、滅斷嗔心,蠲除熱惱。
四、少病、長命。
五、眾生親近,鬼神守護。
六、常無惡夢,寢覺快樂。
七、解除怨結,廣結善緣。
八、無惡道怖,命終生天。
九、於未來世,富貴自在。
十、受持五戒,若念佛發願,則必往生淨土。(以下四戒例此。)
盜 戒
釋名:不與而取他物,名之為盜。
類分多種:
一、偷取。二、劫取。三、騙取。四、脅取。五、訛賴取。六、抵謾取。
賭博、偷稅皆犯盜戒。印刷品郵件附信,亦犯盜戒。
制意:
一、業道重故。謂犯偷盜重罪,豈堪入道。
二、犯國法故。古今各國無不禁盜。人天大小乘戒悉制為重。
三、被盜之人,焦慮憂惱,或因之以致失命。
四、違六度,背四攝。以彼法先令布施,以度攝眾生。今則反盜眾生財物,違背彼法故。
五、壞人信心,破滅佛法故。(五戒悉同。)
六、三世諸佛法爾不偷盜故。
次第:
一、就十善業及十惡業,皆先殺次盜。
二、殺盜二罪,先害正報,次損依報。反之,斷惡修善,則應先不害正報,次不損依報。
具緣:
具六緣成犯。
一、有主物。
二、有主物想。
三、有盜心。
四、是重物。
(值銀八分以上即為重物)
五、興方便。
六、舉離本處。
參考資料 別故意開題邀我作答,我沒太多美國時間陪你玩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